2014年7月1日Scrum中文网深圳敏捷大讲坛的演讲稿。
各位朋友,下午好!
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为什么要拥抱Scrum——我的Scrum心路历程。我的名字是Glen Wang。我今天的演讲没有PPT,不过有一份演讲稿,就是我手上的这一份。这份演讲稿将会在3天之内发表在图灵社区,并且也会在我的微博上放一个链接。大家可以用我演讲的题目或者我的名字搜索到。
我相信各位今天来到这里,都带着一双敏捷的耳朵,希望捕捉到一些与敏捷有关的信息。而我今天的演讲比较特别一点,初听起来似乎跟敏捷没什么关系。不过我恳请大家耐心听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我在Scrum联盟上发表过十几篇英文文章,其中涉及到一些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因素,这些文章收到了Scrum创始人以及其他敏捷大师的评论和认可。我今天的演讲中也有一些中国化的东西,我想首先从儒家学说的传承上来谈一下学习方法的问题。Scrum更多是一种跟人有关的方法,而不是跟技术有关的方法。而儒家学说也是跟人有关的。所以儒家学说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借鉴到Scrum的学习当中来。
儒家最重要的4个人物是孔孟朱王:春秋时期的孔子,战国时期的孟子,南宋的朱熹和明朝的王阳明。孔子和孟子是创始人,朱熹和王阳明是继承和发扬者。儒家学说最根本的东西,在我看来就是,人应该怎么样活着,应该怎么样做人,应该怎么样思考人生,应该怎么样面对自我、家庭、生活、工作和社会。孔子和孟子给出了他们的答案,这个答案体现在四书五经当中。
朱熹和王阳明都对这一类问题非常关心,所以才会去学习,他们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学习的时候,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朱熹的方法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方法,他主张从每一件事和每一个学说中学习其中的道理。朱熹一生中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体现了他的这种学习方法,那就是他从儒家典籍中选出了四本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称之为四书,四书的说法是从朱熹开始才有的,并且他对这四本书做了详细的读书笔记,称之为《四书集注》。朱熹为这本《四书集注》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并且在临终的前一天还在修订这本书。他的心血没有白费,他本人和这本著作都获得了巨大的殊荣,此后的八百年里,科举考试的出题和判题都以此书为准,天下的读书人和做官的没有人不知道这本书。
而王阳明的方法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方法。王阳明在学习儒家典籍的时候,最初也是按照朱熹的方法,不过他发现按照朱熹的方法,读书怎么也达不到通达透彻的程度,所以他就在苦苦思索自己的方法。后来王阳明因为得罪宦官刘瑾被流放到了云南一个叫做龙场的地方,那里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他就想,圣人比如说孔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怎么办。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想通了,原来圣人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遇到逆境时也是凭借自己的心,通过倾听内心的声音来找到答案。人的内心有一杆秤,叫做良知,凭着良知,人就能认识自我,应对环境,判断是非,不迷失方向。有了这样一种根本的认识,王阳明发现,再去读四书五经,就一下子读通了。
朱熹和王阳明都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重新定义了儒学。在朱熹那里,儒学的新名字是理学,即万事万物都有它的道理,明白了每件事的道理,就得道了。而在王阳明那里,儒学的新名字的心学,人内心的想法才是根本,事物中的道理不是外在的,而只不过是人心的体现。比如说中国文化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孝道,孝顺或者孝文化。朱熹在给学生讲孝的时候,他可能会说,孔子和历代学者是怎么说的,孝有二十四种方式,等等。而王阳明在讲孝的时候,他可能会说,听从良知的声音,良知会告诉你孝是怎么回事,如果你的内心对孝没有正确的认识,按照书本来讲孝是没有用的。
有人可能会问,听从内心的声音,明天的股票是涨是跌能不能判断出来。这一类问题是判断不出来的。良知所适用的问题是:我是不是在做正确的事,我在做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不是安定的,是不是愉悦的,是不是没有冲突的。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包括在Scrum当中,很多问题其实是属于这一类的。Scrum有关于事情的管理的一面,也有关于人的管理的一面。Scrum框架所定义和提倡的人与人之间合适的关系,是我今天演讲的重点。
学习是敏捷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甚至有一位CST(认证Scrum培训师)认为如果从敏捷当中只找出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学习。学习Scrum,我们同样可以按照朱熹的方法和王阳明的方法。按照朱熹的方法,我们要先找出Scrum的四书五经,或者说Scrum的范畴是什么。在我看来,Scrum的范畴有下面这几个:
第一,是敏捷宣言。释迦牟尼临终的时候,弟子问他,你不在了以后,我们怎么判断一种说法是不是佛法。释迦牟尼说,只要符合三个标准的就是佛法,那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灭常乐,或者叫做三法印,如果不符合这三个标准,那么就算是我本人说的话,也不是佛法。敏捷宣言也是这么一个作用,一种说法,只要符合敏捷宣言,不管是谁说的,都是敏捷,而如果不符合敏捷宣言,那么就算是敏捷宣言的17位创始人说的话,也不能算是敏捷。关于敏捷宣言在今天是否还有效,是否需要搞出一个敏捷2.0来,这个问题我分别咨询过Jeff Sutherland和Mike Cohn,他们一致认为,敏捷宣言依然有效,今天的任务依然是把敏捷宣言执行好。
第二,是Scrum指南。这是一本由Scrum两位创始人Jeff Sutherland和Ken Schwaber维护的一本Scrum的游戏规则书。20多年以前Scrum诞生以来,两位创始人每年都在维护这本Scrum指南,这本资料到今天为止可以说已经是千锤百炼,字字珠玑。最新版的Scrum指南中可以说已经没有多余的东西,都是最基本的东西。要正确的运用Scrum其实也很简单,只需要理解Scrum指南并严格按照每一条规则去做就好了。
由外而内的学习Scrum,第三,是Scrum联盟的Core Scrum(核心Scrum)。这一份资料的内容和Scrum指南差不多,也是Scrum的游戏规则书。之所以有两套Scrum游戏规则书,这个是源于Scrum创始人与Scrum联盟的恩恩怨怨,在这里不细谈。Core Scrum与Scrum指南最大的一点区别是增加了Scrum的5个价值观:尊重,勇气,开放,专注,承诺。这5个价值观都是人类的一些美德,Scrum指南中之所以没把这些价值观列出来,我猜测原因是人类的美德其实很多,至少要超过一百个,而只列5个有失偏颇,比如说谦虚,善良,等等,这些为什么不列出来。Scrum其实与人类的所有美德都有关。Core Scrum中列出5个价值观,也有它的好处,起码有一些基本的东西可以作为参考和讨论的起点。
要学习Scrum,第四个东西是Scrum认证。Scrum认证是一个很贵的培训,值不值得大家各有不同的看法。我在参加这个认证时最大的收获是信心的增强。在没有认证之前我也在用Scrum,甚至也给别人讲Scrum,但多多少少总有一点心里没底,关于自己对Scrum的认识正不正确不是那么信心十足。通过认证课上以及在课程之后跟老师的交流,以及与其他敏捷专家的交流,对Scrum的理解更深刻了,对Scrum更有底气了。目前全球每个月新增的CSM大约有5000个,而全球已有的CSM已超过30万,这反映出个人和企业对Scrum价值的认可。而目前全球的PMP大约有50多万。在几年之内,CSM的数量就有可能超过PMP的数量。
学习Scrum,第五,是看书。我在这里推荐5个人的书:(1)Scrum创始人Ken Schwaber的《Scrum敏捷项目管理》,他在书中谈到,Scrum就好比一层窗户纸,有的人一下子就能如鱼得水,而有的人学习很久还不能真正接受。这一层窗户纸就是自组织,习惯了严格等级制度和自顶向下管理的人接受Scrum有一定的难度。我今天的演讲希望也能帮助捅破这层窗户纸。(2)敏捷影响力第一人Mike Cohn的三本书《User Story Applied in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Succeeding with Agile Using Scrum》《Agile Estimating and Planning》。Mike Cohn做过很多年的软件开发和咨询工作,他在做咨询的时候,每天晚上回到酒店里都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并在后续的工作中进行验证,他的这种实践加理论总结是他这三本书的重要来源。(3)Henrik Kniberg的《硝烟中的Scrum和XP》。这是一本Scrum实战书,书中详细描述了作者在一个具体项目中是怎么使用Scrum的,如果你是初次接触Scrum,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4)Kenny Rubbin的《Essential Scrum》。这本书是一本教材级的的Scrum书,是作者多年从事Scrum培训总结出的教案。(5)如果要做大规模敏捷的话,可以参看Craig Larman的《Large-Scale Scrum》。
要学习Scrum,第六是Scrum联盟上来自Scrum社区成员的文章。Scrum的所有权并不只是属于Scrum的创始人或者少数Scrum专家。Scrum的所有者是全体Scrum社区,所有社区成员的实践和思考都构成了Scrum的一部分。这个观点我也跟Scrum的创始人交流过,并且得到了认同。
第七是参加敏捷社区活动,就好比今天的活动。参加敏捷社区活动主要并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听一下其他人的现身说法。通过听别人说什么来触发自己的思考。我也希望我今天的演讲能够触发到大家的思考。
以上谈到的是由外而内来学习Scrum的方法,是朱熹的学习方法。现在转到王阳明的学习方法,即从我们内心的追求,从一些根本的认识开始。
我对Scrum的一个根本的认识是,它是人类组织管理的一种正确的方法。我想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来具体展开。
时间回到多年以前我最初参加工作的时候。在那时的工作当中收到的基本上是一种命令与控制和自顶向下的管理方式。在工作的分配当中,尽管经理可能有他自己完备系统的考虑,不过从员工这一侧的感受上来说,感觉经理是随机的把某任务分配给员工A,把另一任务分配给员工B。员工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经理会不时的来询问进度,而且更糟糕的,当你正在做某一件事的时候,又被要求做另一件事。
这样一种管理方式与我内心的一些想法和个人特质是有冲突的。我在学生时代开始就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个人特质:(1)喜欢思考,一件事如果没有搞明白是很难接受的。比如说如果要我加入某组织,我会考察它宣传的口号与它的行为是不是一致。如果不一致,我是很难会去加入这样的组织的。(2)注重大局和全景。比如在看一本书的时候,我会首先快速浏览一遍,再决定要不要详细阅读。(3)自我管理。由于这样一些个人特质,面对自顶向下的管理方式,我感受到的是没有目标,做事缺乏系统,看不到大局,不能控制自己的工作,不被信任。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螺丝钉的感受,而没有被当做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从那时开始,我就关注和思考一个问题:一个组织的理想管理模式是什么?正确的职场秩序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组织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后来我自己做了管理者,对这些想法也做了一些实施。我有这么一些想法,第一是:每个人都是聪明的,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除非是真正的机密,管理者不应当过滤和隐藏信息。有一些管理者认为,不应当把所有的信息都给员工,这个可能是有两个原因,要么是认为员工没有足够的智慧对信息进行正确的处理,要么是把信息当做一种权力,通过掌控信息来维护自己的权力。我的做法是,只要不是真正的机密,所有信息对员工透明。比如说这样一些员工关心的一些信息:加工资的周期是怎样的,一年有几次加工资的时间窗口,加工资的预算是多少,加工资的标准是什么,明星员工优秀员工奖励的标准是什么,部门有没有扩张或者收缩的计划,有什么新产品要做,公司的运营情况怎么样,有没有裁员的计划,等等。我认为分享这些信息是出于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相信员工有智慧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处理,而对公司也不会造成什么实际上的损失。事实上也证明了我的做法是对的,我的团队非常稳定,流失率比公司平均水平低很多。
我的第二个想法是:对于一个员工来说,所在的团队比公司更重要。公司是抽象的,团队是你每天呼吸视听的环境。对于公司的价值观,能够背下来的人不是很多,真正能身体力行的就更少了。所以我主张一个团队应当有自己的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更多指的是一种通用的做事方法。我曾经的一个团队非常强调备份和消除浪费的思想。备份指的是,比如说当一个人休假的时候要保证有人能担当他的工作,当操作一台机器的时候,如果某一步失败了,要能有办法回到上一步,等等。而消除浪费指的是,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思考,这件事是增值的,是虽不增值但必须要做的,还是既不增值也无必要。团队的价值观要在团队中公开出来,并在具体的工作中时时检视。为什么说团队重于公司,还有一点是,团队是最能包容你的人,我曾经鼓励团队成员在团队会议上锻炼演讲技巧,因为团队最能包容你的免费的观众。
我的第三个想法,基本上就是自组织。在我还没有听说过Scrum之前,就已经用过一些类似Scrum当中的实践,比如说团队成员认领任务而不是分配任务,类似planning poker的讨论加投票。
我的第四个思想,就是来自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意思是说做计划与做决定的人就应当是干活的人,因为他们最了解实际情况。与知行合一相对的说法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意思是说有的人只负责做计划和做决定,有的人只负责干活。知与行是分离的。
由于有了这样一些思想基础,所以我一接触Scrum,就感觉这就是我所找的那个理想的组织管理方法。所以我学习Scrum的过程,更多是王阳明的那种由内而外,从心出发的方法。首先是从内心认可,从内心拥抱Scrum,然后学习具体的条文。这样子再去读Scrum的书就一下子读通了。
由于有了这样的认可和理解,所以我在执行Scrum的时候就能严格执行,而且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团队凝聚力的提升。我的团队在用了一段时间Scrum之后,自组织和自顶向上的管理表现的非常明显。比如说他们自发的组织了知识分享基金会,大家捐一点钱,鼓励知识分享,为分享者提供一点奖品。他们还自发的组织了AA制的午餐会,每一期有一个话题和一位主讲,话题范畴包括工作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说育儿,投资,等等。他们还组织了每周英语故事的英语学习活动,每周由一位word master每天分享一个单词和例句,然后在每周的会议上把所有词串成一个故事分享给大家,与会者从故事中捕捉到当周新单词的用法。这些自发的活动都从侧面反映了Scrum对自组织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自组织的团队通常是高效和快乐的。
我想先对刚才讲过的部分做一个总结,再继续后面的部分。我先是从儒家学说的传承谈起,谈到了朱熹由外而内的学习方法和王阳明由内而外的学习方法。由外而内的学习Scrum,我谈到了七种资料性的途径,包括看书,参加培训和社区活动等等。由内而外的学习Scrum,主要是指学习者的出发点是,对管理模式的思考,在一个组织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怎样的,人并不只是没有思想的螺丝钉,怎么样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由外而内和由内而外,这两种方法都很重要,正如论语当中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然而,我更强调的是由内而外的学习。在传统的管理当中,更注重的是员工的执行力,而不是思考力。在敏捷管理当中,执行力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更重要的是对员工思考力的重视。管理方式上的这种变化是由两个驱动力造成的,第一是世界变化越来越快,中央集权式的管理方式难以迅速捕捉与应对变化,所以需要赋予一线员工更大的权力。另一个驱动力是,人性当中知行合一的本质越来越突显出来,知行合一的知,是思考,计划,决定这样一类过去主要由管理者进行的活动,而其实这样一种知的能力员工也是具备的,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员工甚至有更大的发言权。人的本质是爱思考的,我们经常看到在工作中员工不喜欢思考,这是过去自顶向下管理模式造成的恶果。Scrum的巧妙之处,就在于通过planning poker这一类的团队计划活动把人的潜能和思考力释放出来。
接下来我想尝试解析一下,Scrum为什么能够工作?
Scrum是一种支持人性向上的系统。传统的管理方法大致有两个方向,要么是主张监管,这个是以人性恶为基础,要么是主张激励,这个可能是以人性善为基础。监管或者激励在很多时候是不工作的。Scrum对人性的善恶没有假设,而是通过一个系统把人性中好的一面调动出来。还是用planning poker做例子,因为估算是大家一起做出来的,就算有个别人作弊,也不影响大局。而所有人一起作弊,这个可能性不大。在认领任务的时候,如果一个人总是认领最容易的工作,那么他在团队中的威信和地位就会慢慢失去。Scrum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一个暴露问题的方法。暴露问题这一点就很厉害了,通过透明的工作方式,每个团队成员对其他人的工作也是一清二楚,这也是一种群众监督群众。而这样一种互相监督,是在一种公开透明的方式下进行的,而不是以一种打小报告的方式进行,所以是一种符合人性的监督。把所有事情都暴露在阳光之下,我相信这样一种系统会把人性中好的东西调动出来,而无需对人性的善恶做出假设。
Scrum的另一点巧妙之处是,快速反馈有利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在瀑布模式下,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合同游戏的关系,上下游团队之间传递的文档就是合同。大家是为了合同,即文档,而不是合作而工作的。而大家对工作的承诺,仅仅是履行自己的合同和防御他人的攻击,比如说开发团队与测试团队之间,测试团队希望发现更多的缺陷,而开发团队希望更少的缺陷被发现。而在Scrum快速反馈的工作模式之下,人与人之间更多是一种合作而不是合同的关系,而紧密的合作更能帮助信任关系的建立。
Scrum是简单的,但又是难以做到的。Scrum的核心内容,就是Scrum指南。从文字上说,Scrum指南并不难理解。Scrum之所以困难,在于我们能不能从思想上接受。
要真正接受Scrum,需要管理者和员工一起从内心认可Scrum是一种正确的工作方式,并且身体力行。
500年前,王阳明提出了心学,就是说做事情要从内心出发,相信内心的力量。在当今世界上,心学运用的最好的是日本的稻盛和夫。
50年前,稻盛和夫在生活、工作、经营中悟得的真理,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作为人,何谓正确?”把“作为人,何谓正确?”当作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这就是稻盛哲学的原点。
从“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原点出发,稻盛和夫构建了他的京瓷企业哲学,构建了他的经营实学。从“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原点出发,在稻盛哲学和实学的指引下,稻盛和夫和他的员工们赤手空拳40年间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稻盛和夫在78岁高龄的时候,接受日本政府的邀请,出任破产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长。在万众瞩目之下,不到半年时间,日航就奇迹般的大幅度扭亏为盈。
那么,究竟作为人,何谓正确呢?这件事非常简单,但又非常难以做到。
我们怎么才能掌握这种哲学呢?按照稻盛和夫的提议,我们在碰到问题,需要判断和行动的时候,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思考的空间,不假思索、瞬间的判断往往出于利己的本能。所以在这个问题和判断之间,应该设置一个空间,对照“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原则,然后做出对自己有利,对别人有利,对社会也有利的决定。
稻盛和夫在京瓷哲学的前言中有一段话: “在创立公司之初,没有充足的资金,也没有像样的建筑与设备。但我拥有了能够同甘共苦、相互帮助、相互信赖的朋友。 因此,我决心以人心为立足点,经营起这家公司。这是因为,我觉得虽然人心最为易变和不可信赖,但一旦以坚定的信赖关系联结起来,其信赖度将超过所有东西。 其后,我在经营京瓷事业中虽然曾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以人心为基础,最终都得以跨越。当时,我在对工作以及人生进行自问自答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京瓷哲学。 京瓷哲学是通过实践得出的人生哲学,其基本点在于“什么是人的正确生活方式”。 如果以正确的生活方式去度过人生,人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幸福,公司也会随之繁荣起来。我曾一直向全体职员讲解这一思想。 对这样的思考方式产生共鸣的所有职员,都坚信人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只因为不断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京瓷公司的发展。”
稻盛和夫是运用心学,运用内心的力量获得成功的一个显著的例子。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还有很多,比如说海底捞的张勇,顺丰的王卫。
我想做一下最后的总结:
今天我主要讲的由内而外学习,认识,拥抱,实践和运用Scrum。这个由内而外的拥抱Scrum,我把它总结成四步:认知,相信,行动和坚持。
第一步是认知:世界上的知识有两类,第一类是有相对明确客观的答案,比如说数学问题和物理问题。而第二类问题的答案相对来说是主观的和模糊的,这一类问题通常是与人有关和与制度有关的,比如说民主和专制哪个好。对Scrum的认知,其中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是自组织。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尽管可以从外界学习,尽管会受环境的影响,但从最本上是取决于你内心的想法。对于这一类问题答案的搜寻,可以采用稻盛和夫自问自答式的思索,从自己的内心找到正确的东西。
第二步是相信:相信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相信一件事是正确的,这个是第一步认知的一个结果。相信的更深入的意思,是相信自己的内心能够做到。一件事情有没有道理,从来不是外在的客观的,一件事情的道理,只有进入了你的内心,才会得以实现。
第三步是行动:行动是由内而外的。有了内心的相信,行动是自然的事。知而不行,不是真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就是行。在行动上,有了内在的基础,还需要外在的方法。运用Scrum,这个外在的方法就是严格执行Scrum指南。
第四步是坚持:成功的Scrum的要点,是自组织团队的建立,这个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只要坚持严格执行Scrum,自组织团队是会慢慢建立起来的。而一旦建立了自组织团队,这个收益一定会超出付出。
各位朋友,
如果我今天讲的所有东西你都忘记了,请记得把这四个步骤带回家:认知,相信,行动,坚持。
谢谢大家!
作者:Glen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