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影响

引子:海尔张瑞敏的互联网思维

去年12月底,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刊登了一篇对张瑞敏的专访:中国制造第一人张瑞敏的“互联网思维”。张瑞敏说:正是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我们提出了“管理无边界,企业无领导”。实现“管理无边界,企业无领导”的前提是,企业变成了自组织”。什么意思?后来找机会问了接近海尔管理层的人,张瑞敏讲的互联网思维到底什么意思?他说他其实也不清楚,但感觉大方向是对的,赶紧跟上领导和大部队就对了。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大家仍然在探索和讨论;阿里巴巴的首席战略官曾鸣认为,互联网精神是八个字:平等、开放、互动、迭代;小米的雷军表示,互联网的核心思想是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黄太吉的创始人郝畅则总结出十个字:文艺复兴、小时代、社群、势。(引自长江商学院的“互联网思维不是什么”)

这么多大家都说不清楚,那为我什么还要说呢?因为互联网思维的第一条就是去中心化。每个人都可以发挥影响力,而且还有可能产生远远超出你既定角色的作用。

1994年凯文.凯利在其神作《失控》里就先验式的提出了“分布式活系统”的概念,他说 “ 每个系统在组织上都汇集了许多(数以千计)的自治成员。”自治” 意味着每个成员根据内部规则以及其所处的局部环境状况而各自做出反应。这与服从来自中心的命令,或根据整体环境做出步调一致的反应截然不同。” (第二章 蜂群思维,2.6 群集的利与弊)也许正是受了这个理论启发,张瑞敏提出了“管理无边界,企业无领导,企业变成自治组织。

不过,如何从概念到落地,大家都还没有想清楚。如果在组织中没有了层级,没有了领导,没有了规则,那还是一个组织吗?而我们人力资源经理恐怕都要失业了。

无论如何,我们已经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这股冲击,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互联网思维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我总结有如下十条:

一、去中心化

二、用户为尊

三、瞬时反馈

四、自我学习

五、情感链接

六、极简主义

七、数据决策

八、人才体验

九、共赢生态

十、长尾理论

互联网思维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影响

  一、 去中心化

在凯文.凯利的“分布式活系统”中是没有指挥官(CEO)的,或者说CEO只是一个象征的存在(如蜂巢中的蜂王),每一个成员都高度自治,依靠其周边的局部环境状况而各自做出反应。

这种权利的绝对下放给组织带来了民主,带来了创新,但也会带来无序或者无效,最重要的,它需要网络中单个个体和其相连的周边个体的有效沟通。例如,海底捞授权让每个一线的服务员都能够根据基本原则去处理客户投诉,或者免单、或者增加服务内容,以达到超出客户期望的目的,那么每一个服务员就是链接在组织中的“自治体”。他的决策需要依靠观察周边的环境(投诉的顾客、周边的顾客、周边的服务员、厨房的菜肴供应)结合自己的“本能反应”(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该不该赔)。

因此要实现这种完全民主化的授权,企业至少需要 1、只挑选和任用完全符合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员工,保证个体的基因一致;2、建立纵横交错的瞬时网络沟通系统,以帮助个体判断周边环境。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雇主品牌的内外建设,对外吸引欣赏公司文化的人才加入,对内凝聚和打造强势文化,正是在朝着保证个体基因一致的方向发展,以适应充分授权的需要;而有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正在打通员工私人的社交网络,比如鼓励员工在公司邮箱的签名栏里加上自己的LinkedIn账号,从而保证个体员工相互间可以无缝的沟通交流。

去中心化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组织中话语权的分散。传统上一个企业总有一些职能部门比另一些更有话语权,比如一般销售老总比行政老总更有话语权,原因是这个部门处于企业价值链的核心(如产品研发),或者更接近企业价值的最终变现(如销售)。

未来趋势是话语权更多地掌握在每一个个体手中,依靠个体的影响力去掌握资源。

 二、用户为尊

互联网改变了一般的商业模式。企业服务的目标对象不再仅仅针对客户(有意愿和能力掏钱买产品或服务的人),而是针对所有用户(只要他有意愿使用你的产品或服务,哪怕他根本没意愿付钱买单)。因此互联网产品的基本商业模式是:免费。那么哪里去赚钱呢?通过和用户的交互产生数据,用数据去赚钱,或者通过和用户建立情感链接,产生更多的需求,靠提供增加值赚钱。

套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不再仅是员工,也包括前员工,和目标候选人,甚至于他们的亲朋好友,和所有和公司有所接触的人,尽管他们不在公司上班,不为公司创造价值,但他们也是利益相关者。客户将从他们中间产生,员工将从他们那里带来,因此服务好这些人(尽管是免费服务)也是必须的,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一点,做好候选人体验,做好离职人员的管理,做好家庭日,都是至关重要的有价值的活动,因为他们能够帮助你吸引来优秀员工,激励现在的员工,是有回报的。

三、瞬时反馈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东西都变得越来越快:产品更新迭代越来越快,消费者兴趣转换的越来越快,商业机会也是稍纵即逝。没有人愿意多等一秒钟。“快”已经变为一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快书包”这个项目,就是因为能够保证在1小时内送达所选购的书而在激烈的网上书店市场立足。

而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我们一方面教导一线业务领导,提供员工的绩效反馈要及时,奖励要on- the-spot,差错要及时纠正,但在机制和实际操作上,我们用一年一次(或两次)的绩效评估系统 来收集正式的员工表现反馈,在奖励上,表现优秀的员工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提升,在决定惩处时, 需要层层审批,害怕出错。

没有反馈,就没有坐标,个体自治就无法实现。

最近我们公司在讨论还有没有必要做员工敬业度调查,因为每年(或每两年)做一次这样的调查, 调查的过程占据了大部分的精力,而得出结论往往是假大空,无法落地执行。我们可能更需要的这样的调查: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特定目的,设计高频度的简单问卷,方便实施和总结。我们甚至应该抛弃做调查问卷这种古老形式。

四、自我学习

互联网技术通过追踪用户的网络使用习惯,通过各种数据分析,归纳和演绎出用户行为模式,从而预测用户的潜在需求。不管是使用搜索引擎,还是网络购物,还是社交媒体工具,你常常会看到一个小按钮“猜你喜欢”,谁在猜呢?就是后台通过机器学习,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推演出你的兴趣和需求。某种程度上,通过机器学习,机会会比人更聪明,更能读懂得你的心。这背后依靠的就是大数据技术,使用得当,它能够比你自己的直觉更准确。

未来,运用大数据技术,企业对于某个业务部门在某一时间节点的销售情况也许是可以“预见”的,如果预见到的销售情况不符合目标要求,就可以及时的做出战略部署,增加资源。而如果预见到某个具体工作人员的个人绩效将会下滑,你可以及时的“挑出”有问题的员工,开展人力资源辅导工作。在体育赛场上,教练员早就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球员的场上发挥做出预见,在状态最好的时候派他上场,而在状态下滑的时候及时调整人员。

当可穿戴设备流行起来,数据的收集和演算在个体之间自动进行的时候,这种智能“预见”系统就能够帮助系统内的个体进行更有效的自我搭配,不依靠“教练员”的指挥,就自发组成最优的项目团队,以利于“自治”式的解决问题。

当系统中的自治主体(员工)依靠数据采集工具(如可穿戴设备),能够像大脑的神经元网络一样的被链接起来,那么工业革命以来依靠规则和顺序命令搭建起来的组织系统就可以被倾向于网络模式的新型组织所替代。这种组织将是最拥有活力的,可以自我学习的,不断适应外部变化的创新系统。

 五、情感链接

当年互联网刚开始流行的时候,有句笑话说:你其实并不知道网络那头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但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来了,这个故事现在变成了每一个手机屏幕后面都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就算是官网、官方账号,也要发布消息的时候也要充满人情味儿,使自己富有个性。因为用户不喜欢和机器对话。

规则带来秩序,但爱使人们团结一致。很多企业现在极端重视领导力的发掘和培养,因为他们发现,靠制度和规则来管理只能解决常规性问题,而只有依靠领导力,团队成员才能够激情澎湃地发挥各自最大的潜能。

如何加强情感链接?增加沟通、展示自己的思想魅力、考虑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展示平等和尊重。

六、极简主义

多就是少。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产生和交换是如此快速而便捷。但人们不喜欢过多的信息噪音,而是希望只收到精准有效的信息。

简单就是美。在快节奏的移动互联世界里,产品不需要功能大而全,产品线也不需要上下游覆盖,拥有一个杀手级的产品或功能往往就能脱颖而出。

一款智能手机,往往70%的功能都是不常用的,一个系列的产品,往往只有一两个品类是畅销的,企业家们都开始研究如何做极致单品,学苹果,学小米,讲究一招制胜。

极简主义实际上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决策要求。如果无法从一堆备选方案中挑出一个最优方案 ,比较容易的方法是几个方案都做,用实际结果来检验。而极简主义会要求实现做出选择,抛弃那些对用户不重要的方案,以使用户感受到简单的美。

回到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者,我们有没有被信息过载?我们建立各种流程,设立各种检测指标,绘制各种报表,用各种KPI去考核员工的绩效表现,但面对这些数据,有多少能简明扼要地帮助人事决策?而我们的员工,有那一个能够随时把公司的规章制度背全?

想想你们公司的员工绩效考核表有几个指标吧。

七、数据决策

前面在第四点“自我学习”里已经提到了如何利用大数据对未来行为进行更精准的预测。而为了实现第六点极简主义,这里要谈的是如何使用数据辅助决策过程。

举个栗子,你见到一位优秀候选人,大家都很喜欢,但是他要价比预算高,甚至高过目前团队中最高绩效的团员,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大企业都会放弃这位候选人,因为怕影响内部均衡,而一般小企业的决策主要看老板。是这样吗?

”什么人该招“”什么人该走“”什么人可用“,在人力资源部门最能体现自身专业价值的这三件事上,我们HR往往没能好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面试时觉得某个高管候选人不行,但他简历漂亮,老板感觉喜欢,我们也说不出具体的忧虑来,只能说:感觉沟通不是很好,文化不太匹配,可能对下属培养重视不够等等。老板会采信你的建议吗?我们很多时候是“瞎子吃馄饨,心里有数”,但无法和老板沟通,无法说服老板,为什么,因为没有客观数据。

运用互联网思维,我们HR应该成为数学家,应该采集更多的数据来辅助科学决策。比如为了决定哪个是最佳的候选人,可以采集内部类似岗位人员的历史数据来做一个人才能力与绩效的关系模型,比对候选人的过去历史,从而做出更准确的用人决策。

 八、人才体验

满意是达到既定的期望,尖叫则是喜出望外。你期望得到1万元奖金,而我却给你1万2千元,于是你尖叫,会跳着脚向你的家人朋友分享你的喜悦,这就是用户体验,这才能产生口碑营销和病毒传播。

但是增强体验并不一定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钱。根据不同人的诉求,用同样多的钱可以取得更佳的人才体验。比如为员工提供灵活多样的福利选择,而不是搞一刀切。比如在生日的时候为员工卖张贺卡,当众表彰他刚刚做出的成绩。比如在员工离职的时候,请他喝咖啡聊聊将来的打算。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抛弃唯利是图的想法,抛弃只看投入产出比的狭隘思想,特别是在吸引和激励优秀人才方面,在员工和候选人的感情银行里预存入更多的资金,以期日后或有双倍的回报。

由于每一个个体都是节点,每一次接触都形成印象,提高人才体验需要关注更多的细节,覆盖更广薄的人群,即需要造势,如树立最佳雇主品牌的声誉,又需要务实,如维系每一个粉丝的关系,就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带动每一位领导者在任何场合都做到表里如一,这恐怕是对企业最大的挑战。

 九、共赢生态

互联网产品获得成功,往往是搭建了一个共赢的生态圈,或者在生态圈里找到了独特的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当整个系统由各个节点上的优胜者相互链接组成的时候,各个关键节点的优胜者会依靠市场的无形之手自然而然的获取取决定性的均衡,即相互依存,又良性竞争,从而变得自治而有序,犹如我们的宇宙星辰,太阳月亮。

劳资关系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之一。如何平衡雇主利益和雇员的利益,往往让我们HR经理们绞尽脑汁。但也许在张瑞敏的“无边界,无领导”的自组织中,这种烦恼可以消失。

假定,在这种组织里面,每一个个体员工都不再被事先框定自己的角色、任务和薪酬,他依据各种环境因素(如周边员工的能力和工作意愿,自己的优势技能,客户的未来需求等)更为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和胜任的角色,并且只要完成了角色,即可根据完成情况获得恰当的薪酬。那么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在分布式自系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任务,并且被同伴信赖依靠。

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不仅是利己的,而且往往也是希望利他的。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希望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给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然而,在缺乏信息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决策都面临“囚徒困境”,往往会不自觉地选择既不利己,也不利他的选项。但也许这并不符合人性,而只是无奈的自我保护。

当移动互联使智能终端(如可穿戴设备)成为人们的身体器官的自然延伸,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信任可以像阿凡达里的纳美人那样,用神奇的尾巴一交互就能读懂对方的内心,那么以上的假象就可能变为现实。

哈哈。。。

十、长尾理论

说实话,写到这里,我也有点累了,谢谢你耐心读到现在。

长尾理论主要是说由于互联网把商品展示的渠道和场地无限低成本的拓展了,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只盯住大客户的需求,仅满足那些数量巨大但需求不旺的中小客户的需求往往可以带来同样大的市场,而且使我们更有竞争优势。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为了提高组织效率,从来都是强调发掘和培养关键人才的。每个大公司都有一套繁杂的绩效考核系统,将所有员工分为三六九等,对优等员工加倍奖励,而对低劣绩效的员工进行训诫甚至开除。比较著名的就是GE的末位淘汰法则。然而最近我读到一则消息,说微软放弃员工分级制,美国媒体一面倒的报以掌声。取而代之的是平衡积分卡,和360度反馈。微软为什么要放弃曾经被管理界奉为圭臬的绩效分级制度?因为人们发现这将会扼杀创新。有文章评论,索尼就是被扼杀在传统的绩效考核制度里。

每个人都会有其所长,个人没有达到绩效的原因往往是由于人岗之间的不匹配,而不匹配往往又是由于信息匮乏和失真造成的。如果我们相信互联网最终能够把人的思想和智慧串联起来,在人际网络里自由配对,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公司组织中不再存在“核心”员工,每一个员工都可以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关键作用,而每个员工是否胜任工作,则可以由其周边的环境反馈来获得证明。

如果未来的无边界企业系统能够把管理资源按照用户需求,自然的,随机的投放到各个最需要的自治个体身上,让每一个自治个体都发挥其最大作用,而各个自治个体的任务和角色由系统环境做出瞬时的反馈和调整,那么由这样一群自治个体组成的,随时因应个体用户需求并发挥各自最大创造潜力的群系统就能在各个罅隙市场取得最大的竞争优势。

作者:亚瑟王 德勤中国招聘总监

火爆 售票中
Scrum.Org 主办
Search
近期公开班
专业Scrum Master (PSM I) 认证徽章
12月26-27日(周四、周五)
专业Scrum Master (PSM I) 认证公开课
远程
Derek Ding 丁志润 授课
领导大规模敏捷Leading SAFe认证徽章
1月11-12日(周六、周日)
Leading SAFe领导大规模敏捷认证课
远程
Scott Wang 王庆付 授课
scrum alliance csm认证徽章
1月18-19日(周六、周日)
Scrum Master (CSM) 中文认证课
Lance Zhang 授课
safe scrum master ssm
2月22-23日(周六、周日)
SAFe ScrumMaster 官方认证公开班
远程
Eric Liao 廖靖斌 授课
大规模敏捷顾问SAFe SPC认证课徽章
2月27-3月2日(周四-周日)
SAFe认证-SPC SAFe认证培训师导师班
上海
Eric Liao & Marsha Xue授课
scrum alliance csm认证徽章
3月1日-2日(周六、周日)
Scrum Master (CSM) 中文认证课
Lance Zhang 授课
Scrum.org专业Scrum产品负责人(PSPO)认证徽章
3月29-30日 (周六、周日)
专业Scrum产品负责人(PSPO)中文认证公开课
远程
Derek Ding 丁志润 授课
scrum alliance csm认证徽章
4月12-13日(周六、周日)
Scrum Master (CSM) 中文认证课
Lance Zhang 授课
scrum alliance csm认证徽章
5月10-11日(周六、周日)
Scrum Master (CSM) 中文认证课
Lance Zhang 授课
Scrum联盟acsm认证徽章
5月24-25日(周六、日)
高级Scrum Master(A-CSM)认证公开课
Lance Zhang 张宁宁 授课
scrum alliance csm认证徽章
6月14-15日(周六、周日)
Scrum Master (CSM) 中文认证班
Lance Zhang 张宁宁 授课
Certified Scrum Product Owner(CSPO)认证徽章
6月28-29日(周六、日)
Scrum Product Owner(CSPO)中文认证班
Lance Zhang 张宁宁 授课
safe scrum master ssm
8月10-11日
SAFe ScrumMaster 官方认证公开班
Eric Liao 廖靖斌 授课
scrum alliance csm认证徽章
10月26-27日
Scrum Master (CSM) 中文认证课
中文远程
Scott Dunn & Eric Liao 授课
领导大规模敏捷Leading SAFe认证徽章
10月19-20日
Leading SAFe领导大规模敏捷认证课
Eric Liao 廖靖斌 授课
Scrum联盟acsm认证徽章
10月19-20日
高级Scrum Master(A-CSM)认证公开课
Jim Wang 王军 授课
0
0
小时
0
分钟
0
由Scrum.org主办的 2024中国Scrum大会 8月17日将在上海开幕
0
0
小时
0
分钟
0
预约回电
留下您的手机号,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联系您。
热线电话:400-696-6280
预约回电
预约成功,我们会尽快联系您。